欢迎来到恒地集团官方网站!    

电子杂志  |   企业邮箱  |   信息化办公系统
Skip Navigation Links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2013)》

发布时间: [2013-3-28-6:23:41]    浏览量:2363次
  3月2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2013)》。该年度报告涵盖了最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成果,不仅加强了区域旅游的理论研究,丰富了我国区域旅游的实证研究,及时关注了区域旅游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而且将中国国情与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相结合,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并为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的趋势做出了分析预测。

  该报告从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流、旅游发展环境等四方面入手,采用定量化方法,突出年度化的研究主题,在研究范围上覆盖了全国各省份和主要城市。

  从旅游客源地来看,潜在出游力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性别、年龄和城乡属性有关。与上年相比北京和上海虽然排名位次有所变动,但始终保持在前两名的位置;各省市潜在出游力的排名变动较少;东部省份大都排名靠前,近三年来排名变化不大。安徽、湖北,陕西、内蒙古的排名一直在上升,潜在出游力不断上升。同时,从城镇与农村客源地来看,男性仍然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出游的主力;中青年旅游者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出游的主力。在城镇和农村居民出游者中,男性的人均每次花费额度都要高于女性;城镇居民国内散客主要花费集中在交通费、餐饮费和购物费;农村居民国内散客的主要费用同样集中于购物费、交通费和餐饮费。

  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景区指数、接待能力排名变动不大,游客满意度呈现普遍上升。在旅游景区方面:江苏延续了2011年旅游景区指数排名第一的优势,同时,旅游景区指数排名前五的其余省市分别是浙江、山东、广东、河南,广东省取代北京,进入前五。在旅游接待能力状况方面,广东省仍保持2011年的优势,其旅游接待能力指数为0.935,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的旅游接待能力位居前六名。在旅游满意度方面,上海成为游客满意度最高的省份,其游客满意度指数为1.0。相比2011年来说,各地区的游客满意度有普遍的上升,其中排名前五位的省份还有江苏、四川、浙江和重庆。

  从区域旅游流来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东北和成渝经济区旅游流总量增加,流向各有不同。与上一年度相比,以环渤海经济区为客源地的旅游流空间分布没有显著变化,流向各区域的旅游流流量均有所上升,其中环渤海经济区内部的增幅最大;以长三角经济区为客源地的旅游流向没有变化,但旅游流流量总体上有所增加,其中流向环渤海地区的流量增幅较大,而流向珠三角和中部的流向趋于持平;以珠三角经济区为客源地的三大旅游流流向仍是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中部地区,旅游流总体流量有所增加,其中珠三角流向中部地区旅游流增幅明显,而流向云贵地区的旅游流明显减少;以中部地区为客源地的旅游流流向有所变化,其中第一大旅游流和第二大旅游流流向仍分别是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但珠三角地区取代云贵地区成为第三大旅游流;以东北地区为客源地的三大旅游流流向仍是长三角经济区、中部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旅游流总量有所增加,但流向环渤海地区的旅游流流量有所减少;以成渝地区为客源地的旅游流流向没有明显变化,仍以成渝地区流向长三角经济区的旅游流为第一大旅游流。

  从区域旅游发展环境来看,“美丽中国”建设将成为我国区域旅游发展新的契机,大型快速交通基础设施将进一步拓展区域旅游空间,客源地格局多点开花推动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体系形成。

  报告指出,2013年,区域旅游发展继续保持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区域旅游发展方式将更加趋于多元化,区域旅游发展将继续依赖国内旅游市场。针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新特征和新任务,应该对各大地区的区域旅游发展进行分类指导,突出东部地区的优势地位、重视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加大西部地区的精品旅游项目建设应成为促进区域旅游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旅游局信信息中心  赵琳/文) 

版权所有:恒地集团 鲁ICP备2022024933号 Copyright 2022